返回
资源分享

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辩证法

来源:天天语录网更新时间:11

最早接触哲学,有个小发现。虽然 理想主义 还有 唯物主义 它们是对立的,但并不排斥 辩证法 。当我知道 辩证法 后来,又有了一个小发现。所谓的对立统一规律不就是传统的阴阳思想吗?所谓质变,不完全是我们说的 改变 实际上阴阳对立统一;变是渐进的量变,变是飞跃的质变。那么能得出结论吗?辩证法是普遍的。无论西方相信上帝的人,中国相信天命的人,还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,在认识客观世界最普遍规律的问题上,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。

先秦时期很多学者都谈到过 辩证法 原理的一部分,但是没有人系统的整理出来,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思维方式。易传说: 阴阳即道 ,“老子”说: 幸福在于,幸福在于 ,“孙子兵法”说: 虚者胜实,寡者胜强,弱者胜强,闲者待动,奇者胜 ,“荀子”说: 不积跬步,不达千里。不积涓涓细流,成不了江河。 这些经典著作中提到的辩证思想,几乎涵盖了我们今天所讲的 辩证法 所有的一切。古代人的认识是深刻而全面的,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本像恩格斯那样提炼出辩证法的精髓,形成内容完整、逻辑严密的思维方法的书。

简而言之,唯物辩证法就是:两个特征,三个规律,五对范畴。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,你会发现古人并没有明确提出 超越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他内容比较全。比如:现象与本质,古人说 从外到内 ;还有形式和内容,古人说 诚实负责 ;而原因和结果,古人说 因果 ;而必然性、可能性、现实性,在古籍中并没有确切对应的名词,但大体意思上没有区别。

五大类 指导意义在于: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,由表及里认识问题;第二,保持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;第三,看问题要讲时序关系和因果逻辑;四是要遵循必然规律,善于利用偶然因素;第五,通过主观能动性把可能性提升为必然性。这些基本的 思维原理 ,必须结合 具体事实 的情况下是有实际意义的。

阴阳学说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它过分强调 解释世界 而在 改变世界 问题太紧了。 万物皆可破阴阳 这句话很多人一定很熟悉,但是 打破阴阳 那之后呢。阴阳有 在一定条件下改变 特色, 日 什么情况下你能成为 ?土地 那又怎么样?有具体的事情,有具体的讨论范围,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。在这种情况下 辩证分析 很有意义。阴阳学说的内容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。有很多论点停留在阴阳对立的表面,而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阴阳关系。

关于脱离实际应用 分辨率过高 古人强调: 道之用无穷,无处不在,所以可以用。用的时候,阴阳固定。虽然两者都是固定的,但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。 马克思还强调: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,问题在于改变世界。 如果不是 使用 真正的需求,那么 打破阴阳 毫无意义。如果不是 改变世界 确切的要求,然后 解释世界 毫无意义。当然 改变世界 它不仅仅指宏观世界。个人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,其思想、能力、环境的改变,都是改变世界的具体实践。还是我们要去 阴阳学说 、 辩证法 作为工具,工具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有用,另一方面在于需要使用。

For 联系 这个总的特点,用中医来概括,是比较全面的。首先,他有一个 整体观 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,然后人是宇宙的一部分,人体分为脏腑、经络、津液等。无论是整体的一部分,还是部分的一部分,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普遍联系的。足疗按摩知道知道肾不好就要按脚心。这是因为《黄帝内经》说: 肾出于泉,泉者心满。 人的四肢和内脏是有联系的,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不是必须的。

For 发展 这个一般特征,古书上没有这个词,但是有一些相关的意思。《周易》讲的是 改变 没错,《艺伦》讲的是 改变 是的,新余大约是 运动 是的。我们发现古人更强调 动起来 法律,但很少有人提到 动起来 的方向。孔英达正在解释 改变 ,说: 变,就是后来变之前;逐渐改变意味着改变。变,即一个人一无所有;而突然改变,也就是改变。 这里 后来,在改变之前 还有 没什么 有点 发展 的意思。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,有与无的关系有些 质的飞跃 的意思。

For 三大基本定律 对立统一的规律可以通过阴阳学说来对应,质量互变的规律可以通过思想的变化来对应。仅 否定之否定规律 很难找到相应的思想或理论。我觉得是从一个问题的角度来说的问题。万物有新有旧,新事物以旧事物为母,旧事物从新事物开始。 不 是 Break 从…的角度来看,还有 肯定 是 设置 从...的观点来看。一样的东西,只是在表达上侧重了一面。

对于辩证法的应用,我个人的体会是八个字: 双面、双管齐下的方法 。前者是基本的思维方法,任何事情都要从两个角度具体分析,后者是处理问题的基本手段。具体来说,看到一个现象,就要思考它的本质;了解其表现形式后,要注意具体内容;从失败中寻找失败的内外因素,从成功中总结成功的内外条件。从一般规律来看,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,预见其他可能性,最大限度地促进有利因素,尽可能地杜绝不利因素,从而对现实中的事件有一个理论上的把握。
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新闻